男女主角分别是郝建杜晓兰的女频言情小说《穿越七零,我在官场混开了郝建杜晓兰最新章节》,由网络作家“云影浅梦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郝建心头一紧,知道自己可能暴露了。他猫着腰,借着树木的掩护,悄无声息地往后退去。心跳得厉害,仿佛要跳出胸腔。突然,一个柔软的手拉住了他,是杜晓兰。“跟我来!”杜晓兰低声道,拉着郝建躲进了树林深处。王大山随后也跟了进来,脸上写满了焦急。“赵强好像发现我们了!”王大山压低声音说,“我们得赶紧想办法,不能让他把事情告诉那个周院长!”郝建深吸一口气,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。“晓兰,大山,谢谢你们。我知道该怎么做了。”当天晚上,一封匿名举报信被送到了公社革委会。信中详细地描述了赵强利用父亲的病情,欺骗郝建为他治病,并试图利用此事威胁郝建,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经过。信中还提到了赵强和省城医院的周院长存在不正当交易的嫌疑,并提供了两人密会的時間地点...
《穿越七零,我在官场混开了郝建杜晓兰最新章节》精彩片段
郝建心头一紧,知道自己可能暴露了。他猫着腰,借着树木的掩护,悄无声息地往后退去。心跳得厉害,仿佛要跳出胸腔。突然,一个柔软的手拉住了他,是杜晓兰。
“跟我来!”杜晓兰低声道,拉着郝建躲进了树林深处。王大山随后也跟了进来,脸上写满了焦急。
“赵强好像发现我们了!”王大山压低声音说,“我们得赶紧想办法,不能让他把事情告诉那个周院长!”
郝建深吸一口气,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。“晓兰,大山,谢谢你们。我知道该怎么做了。”
当天晚上,一封匿名举报信被送到了公社革委会。信中详细地描述了赵强利用父亲的病情,欺骗郝建为他治病,并试图利用此事威胁郝建,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经过。信中还提到了赵强和省城医院的周院长存在不正当交易的嫌疑,并提供了两人密会的時間地点。
这封举报信犹如一颗重磅炸弹,在平静的公社掀起了轩然大波。革委会高度重视,立即成立调查组,对赵强展开调查。
公社革委会接到举报信的第二天,一辆吉普车驶入了知青点,车上下来几位面色严肃的干部,直奔赵强宿舍而去。彼时赵强还沉浸在即将到来的“胜利”的喜悦中,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降临。干部们出示了证件,赵强顿时慌了神,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。他故作镇定地狡辩着,然而在铁证面前,他的谎言显得苍白无力。调查组在赵强宿舍搜出了大量来历不明的票据和现金,以及与周院长通信的证据。
消息传开,整个知青点都炸开了锅。众人议论纷纷,对赵强的卑劣行径表示愤慨。王大山跑到郝建跟前,激动地说道:“郝建,你真是太厉害了!这回赵强那小子可是要栽了!”郝建只是淡淡一笑,心中却五味杂陈。他并不想把事情闹大,只是想保护自己和朋友,维护正义。
得知罪行败露,赵强如惊弓之鸟,趁着夜色企图逃跑。他慌不择路,一路狂奔,却在村口被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民兵抓获。月光下,他狼狈的身影,仿佛在昭示着邪不压正的道理。
赵强被带走后,知青点仿佛卸下了一块巨石,气氛变得轻松起来。大家看向郝建的眼神里充满了敬佩,私下议论纷纷,称赞他勇敢机智,为知青点除了一害。郝建的名字,也随着这件事在当地传开了,人们敬佩他的正义感,更敬佩他的医术。
这天,刘老师特意把郝建叫到办公室,脸上难得地露出了笑容。“郝建啊,这次的事情你做得很好,维护了集体的利益,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。”刘老师顿了顿,接着说道,“我听说县里要举办一场医学研讨会,邀请了不少医学专家,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,我已经帮你争取到一个名额,你可要好好把握啊!”
郝建闻言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他知道,刘老师虽然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,但内心深处还是关心自己的。“谢谢刘老师,我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的。”郝建坚定地说道。
“嗯,我相信你。”刘老师欣慰地点了点头,“这次研讨会,对你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,你要好好表现,多向那些专家学习。我相信,以你的能力,一定能够有所收获。”
从刘老师办公室出来,郝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他知道,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,更是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。他暗暗下定决心,一定要在研讨会上好好表现,不辜负刘老师的期望,也不辜负这个时代赋予他的机遇。
研讨会当天,郝建早早地来到了会场。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,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朴素,但他挺拔的身姿和坚毅的眼神,却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。会场里,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专家齐聚一堂,气氛热烈。郝建认真聆听着专家们的演讲,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要点。他发现,很多专家提出的观点和治疗方法,都与他前世所学有所不同,这让他感到既新鲜又兴奋。
在自由讨论环节,一位老教授分享了一个疑难病例,并提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案。郝建仔细分析了病例,结合自己前世积累的医学知识,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。
“这位老先生,您的治疗方案固然可行,但我觉得还可以换个思路……”郝建语气平静而自信,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。他的思路清晰,逻辑严密,而且引经据典,旁征博引,听得在场专家频频点头。
那位老教授名叫陈建国,是国内知名的医学权威。他原本只是想借着这个病例,考校一下年轻一辈的水平,没想到却被郝建的见解所折服。
“小伙子,你叫什么名字?”陈教授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。
“我叫郝建。”
“郝建,你很有想法,也很有潜力。有没有兴趣加入我的研究团队?”陈教授抛出了橄榄枝。
郝建心中一震,他没有想到,自己竟然会得到陈教授的赏识。这对他来说,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。可是,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知青,真的能够加入陈教授的研究团队吗?他陷入了沉思。
得知郝建的壮举后,杜晓兰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,她提起笔,饱含深情地给郝建写了一封信。信中,她表达了对郝建的思念、钦佩,以及对自己事业的追求。
时光飞逝,转眼间十多个春秋过去了。郝建凭借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,成为了享誉全国的医学专家,他在医学领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,为无数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。而杜晓兰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,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,在一所偏远山区的学校里,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,点亮了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。
王大山始终记得郝建当年的教诲,他刻苦钻研医术,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。他骑着那辆陪伴多年的自行车,穿梭在田间地头,为村民们看病送药,成为了村民们心中最可靠的“赤脚医生”。
刘老师退休的消息传到郝建耳中时,他正在首都参加一场重要的医学研讨会。几十年的教书生涯,刘老师桃李满天下,如今终于可以卸下重担,享受退休后的悠闲生活了。令郝建没想到的是,刘老师并没有选择在家颐养天年,而是接受了一所知名大学的邀请,担任名誉教授,继续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。
郝建放下手中的文件,心中感慨万千。他知道,刘老师心中始终放不下那三尺讲台,放不下那些渴求知识的学生。郝建拿起手机,拨通了刘老师的电话,送上了自己最真挚的祝福。
放下电话,郝建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办公桌上的一张照片上。照片里,一个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女孩笑靥如花,清澈的双眸中仿佛盛满了星辰大海。那是杜晓兰,是郝建记忆深处最美好的存在。
多年未见,不知她现在过得怎么样?郝建的心中泛起一丝涟漪。这些年,他一直忙于工作,很少有时间想起过往,但杜晓兰的身影却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,挥之不去。
命运的安排总是妙不可言。几天后,郝建受邀前往S市参加一个医学交流会,令他意外的是,这次会议的主办方之一,竟然就是杜晓兰任教的学校。
会议结束后,郝建特意留下来,找到了杜晓兰。再次相遇,时光仿佛在两人身上按下了暂停键,彼此之间依然是那么熟悉,那么亲切。
“晓兰,好久不见。”郝建的眼中满是柔情。
“郝建,真的是你!”杜晓兰的眼眶微微泛红,这么多年,她一直在等待着这一刻。
两人并肩走在校园的林荫小道上,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,诉说着这些年的欢乐与悲伤。夕阳西下,将他们的身影拉得格外修长,也照亮了他们未来的路。
“晓兰,我们再也不要分开了。”郝建深情地望着杜晓兰,眼中充满了坚定。
“嗯,再也不分开了。”杜晓兰轻轻地依偎在郝建的肩头,幸福的泪水悄然滑落。郝建和杜晓兰的婚礼,选在了阳光明媚的五月。没有繁琐的仪式,没有奢华的布置,只是一个简朴却温馨的仪式,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,两人交换了戒指,许下了相守一生的承诺。王大山作为郝建最好的朋友,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婚礼主持人,他看着眼前这对璧人,心中充满了感慨。想当初,郝建刚来村里的时候,还是一个青涩的毛头小子,而杜晓兰则是村里最漂亮的姑娘,如今,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,这也许就是命运最好的安排吧。
婚后,郝建和杜晓兰回到了农村,他们决定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,为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贡献一份力量。郝建利用自己精湛的医术,将村里废弃的一间小学改造成了一所简易的医疗中心,他购置了一些基本的医疗设备,并向县医院申请了一些常用药品,为村民们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。消息一经传开,附近的村民都纷纷前来求医问诊,郝建的医术和医德也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。
“郝医生,您真是活菩萨啊!要不是您,我这老腰还不知道要疼到什么时候呢!”一位老奶奶激动地握着郝建的手,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
“郝医生,您看我儿子这腿,还能不能治好啊?我们跑了好几家医院,都说没希望了……”一位中年妇女带着孩子,满怀希望地望着郝建。
“大妹子,你别着急,我先给孩子检查一下。”郝建耐心地安抚着孩子的母亲,然后开始仔细地为孩子检查身体。
看着村民们一张张淳朴的面孔,听着他们一声声真诚的感谢,郝建感到无比的欣慰。他深知,对于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,健康就是他们最大的财富。他暗暗下定决心,一定要尽自己所能,守护好村民们的健康,让他们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。
杜晓兰则将村里另一处闲置的房屋收拾出来,办起了一所小学。说是小学,其实更像个“启蒙班”。村里不少孩子因为贫困上不起学,杜晓兰便自掏腰包买来课本、文具,教孩子们识字算数,还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,讲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。杜晓兰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,孩子们亲切地叫她“杜老师”。
郝建和杜晓兰的善举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,他们的事迹也吸引了县里领导的注意。县委书记亲自来到村里,对他们的义举表示感谢,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,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“郝建同志,杜晓兰同志,你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,你们是时代的楷模,是广大知识青年的榜样!”县委书记握着他们的手,激动地说道,“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做出的贡献!”
听到县委书记的话,郝建和杜晓兰深受鼓舞,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,那就是: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,为人民服务,为社会贡献力量。他们相信,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心,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!
日子一天天过去,知青点的老房子里,郝建和杜晓兰并肩坐在桌前,昏黄的灯光洒在他们脸上,映照着彼此眼角悄然爬上的细纹。
“时间过得真快啊,转眼间,我们都已经……”杜晓兰放下手中的针线,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。
“都已经为人民服务了大半辈子了。”郝建笑着接话,握住杜晓兰的手,轻轻摩挲着,“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建诊所、办学校的场景吗?那时候,真是又苦又累,但心里却无比充实。”
杜晓兰点点头,眼中泛起回忆的光芒:“是啊,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,但我们都怀揣着梦想,互相扶持,共同走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岁月。”
窗外,知青点的老槐树在夜风中沙沙作响,仿佛也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。
“晓兰,”郝建突然转向杜晓兰,目光灼灼,“你还记得我们当年的约定吗?”
杜晓兰的心跳微微加速,脸上泛起一丝红晕:“什么约定?”
郝建深吸一口气,郑重地说道:“当年我们约定,等我们老了,就一起回到这里,回到这棵老槐树下,回忆我们共同走过的青春岁月。”
杜晓兰的眼眶湿润了,她轻轻地点了点头:“嗯,我记得。”
“晓兰,我们……”郝建还想说些什么,却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。
“谁啊?”郝建眉头微蹙,起身去开门。
“郝大夫,不好了!王大山他……”门外传来村民焦急的呼喊声,声音中带着一丝慌乱和恐惧。
刘老师冒着风险公开一切,为郝建争取到了一线生机。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下,县里成立了调查组,赵天明暂时收敛了锋芒。郝建的病房外,日夜守候的公安人员撤走了,取而代之的是络绎不绝的探望者。曾经那些因为谣言而疏远郝建的人们,纷纷带着歉意和慰问品前来探望,这让郝建感受到久违的温暖。
尽管身体上的伤痛尚未痊愈,郝建心中却燃起熊熊斗志。他深知,这场战斗才刚刚开始。他让王大山找来纸笔,开始记录下自己这些年行医的点点滴滴,以及与赵天明交锋的细节。他要用最真实的记录,为自己正名,也要让赵天明的真面目大白于天下。
杜晓兰强忍着内心的不安,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课堂。讲台上,她用平静的语气为学生们讲解着课文,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,此刻她的内心是多么的波涛汹涌。每当夜深人静,她都会拿出郝建送给她的那本《唐诗三百首》,一字一句地细细品读。郝建乐观坚毅的精神,透过那些优美的诗句,传递到她的心中,给予她无穷的力量。
为了不引起赵天明的怀疑,杜晓兰表面上装作与郝建的事情无关,暗地里却开始留意起身边的人和事。她知道,赵天明在教育系统经营多年,一定安插了不少眼线,她必须加倍小心,才能找到他犯罪的证据。清河村的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,他们有的推着板车运送砖瓦,有的挥舞着锄头平整土地,还有的拿着镰刀砍伐树木。原本破败不堪的村卫生室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仅仅半个月时间,就焕然一新,变成了一座宽敞明亮的医疗中心。村民们还自发捐款,添置了一些基本的医疗设备,希望郝建能够早日康复,回到他们中间。
王大山看着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,心中充满了感动。他深知,村民们之所以如此尽心尽力,不仅仅是因为郝建的医术高明,更因为他是真心实意地为村民们服务,把他们当做亲人看待。
与此同时,刘老师也没有闲着。他退休多年,在教育界依然有着不小的影响力。他利用自己的人脉,联络了一些曾经的学生和朋友,都是些正直善良、敢于仗义执言的人。他们聚在一起,商讨着如何帮助郝建,揭露赵天明的罪行。
“郝医生是个好人啊,他为了救治病人,自己都累倒了,却被赵天明那个小人如此陷害,我们不能坐视不管!”一位曾经在县教育局工作的老先生义愤填膺地说道。
“是啊,赵天明这些年来,仗着自己有点权势,在县里为非作歹,欺压百姓,早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了!”另一位曾经担任过小学校长的老教师也愤愤不平地说道。
“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,不能让好人寒心啊!”众人纷纷表示要为郝建讨回公道。
郝建躺在病床上,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新闻,他知道,光靠这些还远远不够。赵天明在县里的势力根深蒂固,想要扳倒他,必须要有更直接、更有力的证据。
“大山,帮我弄台电脑来。”郝建对前来探望的王大山说道。
王大山虽然不明白郝建要电脑做什么,但还是满口答应。没过几天,一台崭新的电脑就出现在了郝建的病房里。
郝建颤抖着手,打开了电脑。他虽然医术高明,但对电脑操作并不熟悉。好在王大山给他找了个大学生志愿者,教他如何上网、发帖。
郝建注册了一个匿名账号,开始在各大论坛、网站上发布帖子,揭露赵天明的罪行。他详细描述了赵天明是如何利用职权,贪污受贿、欺压百姓,又是如何陷害自己,导致自己身败名裂的。为了增加可信度,他还附上了一些自己收集到的证据照片。
这些帖子一经发布,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。网友们纷纷转发、评论,谴责赵天明的恶行,声援郝建。很快,这件事就引起了媒体的关注,各大报纸、电视台纷纷报道了此事。
郝建的事情,也传到了县城里杜晓兰的耳中。她心急如焚,却又无能为力,只能默默地为他祈祷。
看着报纸上郝建憔悴的面容,杜晓兰心如刀绞。她知道,郝建此刻一定非常需要帮助。可是,她一个弱女子,又能做些什么呢?
“晓兰,你怎么了?”同事李老师看到杜晓兰脸色苍白,关切地问道。
杜晓兰强忍着心中的悲痛,将郝建的事情告诉了李老师。
“太过分了!这个赵天明简直就是个无恶不作的混蛋!”李老师听完杜晓兰的讲述,义愤填膺地说道,“晓兰,你别担心,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帮助郝医生的!”
李老师的话,让杜晓兰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。她突然想到,学校里不是经常组织义卖活动吗?何不趁此机会,为郝建筹集一些资金,支持他打官司呢?
想到这里,杜晓兰立刻找到了校长,说明了自己的想法。校长被杜晓兰的善良和正义感所感动,当即表示支持,并承诺发动全校师生,一起参与这次义卖活动。
王大山在村委会搭起了简易的义诊台,他将郝建的事迹添油加醋地告诉了乡亲们,激起了大家对郝建的同情和对赵天明的愤慨。来看病的村民络绎不绝,王大山忙得满头大汗,但他心里却乐开了花。他知道,自己这不仅仅是在为乡亲们看病,更是在为郝建积攒声望。
县城里,刘老师召集了几位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,在茶馆里和赵天明正面交锋。“赵天明,你别以为一手遮天,我们这些老家伙眼睛还没瞎!”一位老干部拍着桌子怒斥道,“郝建的事情我们都听说了,你做的那些亏心事,迟早要大白于天下!”
赵天明故作镇定地喝了口茶,皮笑肉不笑地说道:“几位老领导,这话可不能乱说,小心祸从口出啊。”
“哼,我们都是一把老骨头了,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,还会怕你一个毛头小子不成!”另一位老干部毫不示弱地回击道,“你要是再执迷不悟,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!”
几天的较量下来,赵天明明显感到压力倍增。网络上对他的声讨越来越激烈,县里也开始有人调查他。他知道,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毙了。
正当赵天明焦头烂额之际,郝建的电话打了进来。
“赵天明,你以为你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吗?”郝建的声音冰冷而坚定,“我已经掌握了你所有的犯罪证据,你等着接受审判吧!”
赵天明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,他惊恐地问道:“你……你怎么会有……”
“你不用管我怎么会有这些证据,你只需要知道,你完了!”郝建冷冷地说完,挂断了电话。
赵天明瘫坐在椅子上,他知道,自己完了。他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精心策划的一切,最终会毁在郝建手里。
不久,警察就来到了赵天明的办公室,将他带走了。
然而,就在大家以为一切尘埃落定时,郝建却收到了一封匿名信……
她咬了咬嘴唇,走到郝建身边,低着头,小声说:“建哥,我也能帮上什么忙吗?”
郝建一愣,随即笑着说:“当然可以啊,翠花,你愿意帮忙,我们都很高兴。”
杜晓兰也走过来,握住张翠花的手,亲切地说:“翠花,你的针线活做得那么好,以后可以教村里的姑娘们,这也是为咱们村做贡献呢。”
张翠花的脸红了红,点点头,没有说话,但心里却像吃了蜜一样甜。
篝火晚会结束后,郝建和杜晓兰回到知青点,连夜开始制定计划。他们找来纸笔,借着昏黄的煤油灯,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。
“建哥,咱们先说说选址吧,学校和卫生院建在哪儿合适呢?”杜晓兰问道。
郝建指着桌上那张简陋的村庄地图,说道:“你看,村东头那片空地就不错,离村子近,交通也方便。”
“嗯,我也觉得那块地好,而且面积也够大。”杜晓兰赞同道,“可是,资金从哪儿来呢?建学校和卫生院可不是一笔小数目。”
郝建沉思片刻,说道:“资金的事,我们可以先向公社申请一部分,然后发动村民们捐款,再想办法联系一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……”
“嗯,也只能这样了。”杜晓兰点点头,“那人员呢?咱们村里可没有老师和医生啊。”
“这个好办,我们可以先请一些退休的老教师和老医生来帮忙,然后再慢慢培养村里的年轻人。”郝建胸有成竹地说。
就这样,他们一项一项地讨论着,直到深夜,才初步制定了一个可行的方案。虽然困难重重,但他们相信,只要坚持下去,梦想终将照进现实。
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,郝建和杜晓兰开始四处奔走。他们首先找到村长李卫国,向他详细阐述了计划的内容和意义。李卫国听完后,激动地拍着大腿说:“好!好!这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啊!我举双手赞成!”
得到村长的支持后,郝建和杜晓兰又挨家挨户地走访村民,向他们宣传建设学校和卫生院的好处,希望大家都能尽一份力。起初,一些村民还心存疑虑,担心钱捐了打了水漂。郝建耐心地向他们解释,每一笔钱都会用到项目建设上,而且会公开账目,接受大家的监督。他还动情地说:“乡亲们,咱们都是农村出身,谁家没有个头疼脑热的?谁家孩子不想读书识字?现在有机会改变这一切,难道我们不应该抓住吗?”
郝建真诚的话语打动了村民们,大家纷纷解囊相助,你一百我五十,很快就筹集了一笔不小的资金。为了争取更多的支持,郝建和杜晓兰还骑着自行车,跑了十几里山路,来到镇上的公社政府,向领导汇报他们的计划。
公社的王主任接待了他们。王主任听完郝建的介绍后,沉吟了片刻,说道:“你们的计划是好的,但是建设学校和卫生院需要一大笔资金,公社财政也很紧张啊。”
郝建早有准备,他从包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项目计划书,递给王主任,说道:“王主任,您看看我们的计划,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,而且村民们也自发捐款了,我们只需要公社再支持一部分资金,就能启动这个项目了。”
王主任接过计划书,仔细地翻阅起来。郝建则在一旁详细地讲解着项目的每一个细节,从选址到设计,从资金预算到人员安排,他都做了周密的考虑。王主任一边听,一边频频点头,显然对郝建的计划非常认可。
“是谁?是谁在背后搞鬼?给我出来!”张翠花气愤地冲着空荡荡的店铺大喊,却没有人回应,只有墙上的“福”字倒挂着,显得格外刺眼。
这天傍晚,杜晓兰的父亲神情凝重地来到了村里。他手里捏着一封没有署名的信,信纸的边角已经被他紧张的汗水浸湿。信上的内容很简单,却如同一把利刃,直刺他的心脏:“你的所作所为我们都已知晓,如果你还执迷不悟,继续支持郝建和杜晓兰,你的仕途生涯就到此为止了!”
看到父亲如此焦虑,杜晓兰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。她深知父亲在仕途上一直兢兢业业,从未行差踏错,如今却因为自己和郝建的事情被人威胁,这让她感到无比自责。
郝建接过信,仔细地看了看,眉头紧锁。信上的字迹刻意模仿印刷体,显然是写信人为了隐藏身份而特意为之。种种迹象表明,他们的敌人并非普通的村民,而是一股隐藏在暗处的势力,他们手段毒辣,目标明确,不仅想要阻止他们的医疗教育项目,更想要将他们彻底打垮。
“看来,我们之前的猜测是对的,”郝建放下信,语气沉重地说道,“那些人并没有善罢甘休,他们还在暗中观察着我们,寻找机会给我们致命一击。”
杜晓兰的父亲深吸一口气,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,说道:“晓兰,郝建,你们先不要慌,我会动用我所有的关系,查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,绝不会让那些宵小之辈得逞!”
就在这时,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门外传来:“查?你用什么查?查谁?你以为你还能动用谁?”
三人一惊,转头望去,只见一个身穿黑色中山装,头戴灰色鸭舌帽,脸上架着一副老花镜的老者,拄着拐杖,缓缓地走了进来。
老者步履缓慢,却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,房间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。杜晓兰的父亲脸色剧变,惊呼道:“你是谁?你怎么进来的?”
老者没有理会杜父的质问,径直走到桌边,摘下帽子,露出一头花白的头发和一张饱经风霜的脸。他目光锐利地扫视了一眼郝建和杜晓兰,语气冰冷地说道:“你们就是郝建和杜晓兰吧?年轻人,我劝你们少管闲事,有些事情,不是你们能插手的。”
郝建和杜晓兰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疑惑。他们从未见过这个老者,也不知道他为何而来,为何对他们的事情了如指掌。郝建压抑着心中的不安,问道:“老先生,请问您是?”
“老朽姓赵,你们叫我赵老就行。”赵老淡淡地说道,“我今天来,是想给你们年轻人一个忠告。你们的医疗教育项目,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,他们不会轻易放过你们的。识时务者为俊杰,我劝你们还是尽早收手,免得惹祸上身。”
“赵老先生,我们不明白您的意思。”杜晓兰鼓起勇气说道,“我们的医疗教育项目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,怎么会触动别人的利益呢?”
“哼,天真!”赵老冷笑一声,“你们以为自己做的事情很隐秘,殊不知,你们的所作所为,早就被人看在眼里了。我告诉你们,有人已经掌握了你们的全部资料,包括你们的家庭背景、社会关系,甚至你们做过的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。只要他们愿意,随时可以把这些东西公之于众,让你们身败名裂!”
最新评论